微博上有一个叫走饭的网友,2012 年曾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段话:
多年了,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,我放下过天地,却从未放下过你,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,任你一一告别。
这大概是网络对于抑郁症比较早的记录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一条微博下面已经有 100 多万的留言,14 万的赞,每天依然有大量的拥入的粉丝来留言。
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,全球有 3.5 亿的抑郁症患者。2019 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 6.9%,估算约有 9500 万患者。
这也就意味着,也就是每 15 个人中,可能就有 1 个是抑郁症患者。我们的身边,无论是朋友、同事还是家人,都可能有抑郁症患者。
抑郁真的可能找上每一个人,而我们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却还知之甚少,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抑郁症的 5 个真相。
1、抑郁症是像感冒一样的疾病
而不仅仅是情绪发作
对于抑郁症而言,低落、不开心,只是疾病下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已。
就好像感冒,我们往往会出现咳嗽、流涕的症状,而这只是我们受到细菌、病毒感染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已。
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障碍,病人在发作的阶段,脑 5-羟色胺(5-HT)和去甲肾上腺素(NE)浓度下降。而这样的激素变化带来的状态变化也可能不仅仅是情绪。
他们还会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症状,比如失眠或者嗜睡,暴躁、焦虑、头痛,甚至有轻生的念头。最可怕的是忽视了这些身体的提醒。
2、抑郁症可能会伴随一生
但也可以和它和平相处
抑郁症的确容易复发。
根据一项 15 年的队列研究,抑郁症的终身复发率高达 80%,头五年未曾复发的治愈患者,在之后的十年里也有 50% 出现复发。

但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一直处于抑郁状态中,而是会有抑郁发作阶段。就好像一颗坏掉的牙齿,时不时会痛起来。
在发作期,内心体验极度痛苦;突然哭起来,反复絮叨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。而在缓解期,痛苦折磨会大幅降低,对生活的影响也会减轻。
抑郁发作期从几天到几周,甚至到 6 个月或更久。
持续有效地治疗,更重要的是帮助抑郁症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减少复发的可能。
3、不需要刻意
逗抑郁症患者开心
抑郁发作期间,病人的情绪体验会变得「空白」,动力会变得低下,对自己的认识会偏向负面,食欲和表达欲都可能会下降,我们做的那些事,可能暂时触动不到他。
不过这种特别的对待,会被患者接收到,但效果并不确定。
可能会被理解为「关心我的方式」,也可能会被曲解为「这代表我不正常」或者「你说的我做不到,压力很大」。
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顺势而为,推波助澜。如果他想坐着晒晒太阳,那就陪他晒太阳,而不是让他出去走走。
倾听他想要的,而不是给更多的「指导」建议。
4、乐观的人也会得抑郁症
「爱笑」「乐观」并不能保护一个人不得抑郁症。目前没有研究发现,笑或者乐观的人更少得抑郁。
本质上,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和生理基础,任何人都有得抑郁症的可能性。
另外,抑郁症往往只有处在发作期,它的种种症状才会显示出来。
我们似乎可以认为:生性乐观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郁症,在抑郁发作期间,她将暂时变得不再乐观。
5、抑郁症不会传染
但也请照顾好自己
我们总说需要对抑郁者给予更多的爱和包容,但也别忽视了陪伴者。
陪伴的人往往因为疲惫和缺乏支持、理解,自己的压力很大,也可能会处在抑郁状态。这不是传染,而是疲劳、压力、自我关怀有限的一种结果。
如果感到需要帮助,可以试着找一些抑郁症小组,找到一群一起陪伴抑郁症的人,更容易获得归属感。
抗击抑郁是场持久战,照顾好你自己,他才能在你支持下走得更远、更坚定。
▼
关于抑郁症,其实,我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多,甚至我们都还搞不清楚,身体里的哪部分出了问题让我们变得如此「脆弱」。
正确认识和理解抑郁症,是我们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。
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,我们才刚刚开始。